团学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团学工作 > 学工动态

“微光汇成暖阳,文化振兴乡村”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近非遗文化——白仓高跷

时间:2023-07-14    浏览次数:0

  7月10日,促进团跟随白仓镇文化站戴站长来到中共白仓镇高跷艺术团支部委员会,与几位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老艺人进行了沟通交流,互动学习,为非遗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

  
  白仓高跷,俗称“踩高脚”,“高跷”代表着高瞻远嘱、步步高升等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一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竞技娱乐活动。在对几位传承人的采访中,我们透过传承人何东强、屈海军眼中的兴奋感受到了高跷艺术的风采,70多人的团队成员奔赴各地参与演出,演员们踩着高跷表演师徒四人行、观音赐福、刘海砍樵,观众场场掌声雷动,惊叹声四起。
  
  随着采访的深入,热情的师傅们为团队介绍了高跷表演的道具并简单演示了踩高跷,当非遗传承人何冬强、屈海军踩上1.5—1.7的高跷仍脚轻如飞时,团队成员们都惊叹不已,更有成员跃跃欲试,但在成员们在腿上绑好高跷时,才明白了什么叫“寸步难行”。在这样一种“轻松”的表演氛围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摔倒,一代又一代的接续。此次体验让促进团更加深入地走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到了其独一无二的魅力。
  
  从师傅的口中,我们了解到白仓高跷的传承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资金的匮乏与传承人难寻。疫情以来,白仓高跷陷入了困境,演出被迫停止,艺术团的艺人们各奔东西,自维生计。高跷的学习是漫长的,培养传承人、购买道具等资金全由艺术团成员自筹,并且训练的危险程度让人望而却步,小小“摔一跤”都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这个白仓高跷一定要传承下去,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掉,国家对这个非遗很重视”是白仓高跷师傅们不变的信念,也是所有非遗人内心的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关乎文化血脉传续、文化战路全局和民族复兴伟业,让非遗“活”起来,走进生活,回归日常。让非遗文化弦歌不缀,思接千载的传承中愈发醇厚。